-
行业资讯
2024-01-03
山西晋南地区首列中国——俄罗斯班列今日开行查看详情 >
-
行业资讯
2023-12-27
涨涨涨!!!以下文章来源于人国铁集团,作者国铁集团今年1月至5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126列,运送货物77.4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6%、31%,重箱率达100%;其中,5月单月开行1515列,运送货物16.5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3%、29%。自2020年5月以来,中欧班列连续36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今年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用好口岸站挖潜提效和扩编增吨契机,加快后方通道和集结中心建设,运输能力和效率持续增强,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能。1月至5月,西、中、东三条通道分别累计开行班列3553列、1301列、2272列,同比分别增长21%、18%、8%。宝鸡至中亚五国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山西侯马开行首趟至中亚国家中欧班列,哈萨克斯坦乌拉尔斯克首开至武汉的粮食回程班列……铁路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做好计划的精细化安排,全面提升跨境运输过货量,推动中亚方向中欧班列线路拓展、货运上量、运输更加通畅,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铁路力量。5月,开往中亚方向的中欧班列增幅明显,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日均交车841车,创下月度交车最好水平,开行班列数、发送货物量同比分别增长75.5%、103.4%。各口岸站加强与海关、边检以及国外铁路部门的沟通联系,持续优化口岸通关模式、过货组织、交接流程,实现进出境列车快速编组、快速发运。今年前5个月,途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绥芬河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分别达2057列、1496列、1918列、1301列、354列,发送货物同比分别增长20.4%、84.2%、17.9%、29.7%、29.9%。截至5月底,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过百列的国内城市有34个,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3个城市。
查看详情 >
-
行业资讯
2023-12-27
中老铁路野象谷站不仅有大象,还有……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铁路 ,作者中国铁路中老铁路野象谷站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因毗邻亚洲象自然保护区而得名“象”是野象谷站的最大特色相关元素在这里随处可见野象谷站。杨紫轩 摄“到访”野象谷站的不仅有大象和慕名前来的游客作为中老铁路玉磨段货运量最大的一座车站这里还有很多“好东西”比如老挝啤酒老挝啤酒(左二至左五)老挝啤酒风靡东南亚在国际上享有美誉它是如何跟野象谷站“结缘”的?这还要从中老铁路的开通说起中老铁路货运列车驶过友谊隧道。杨永全 摄西双版纳泰源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长期从事老挝啤酒的进出口贸易,据该公司总经理腾海琳介绍,中老铁路开通前,他们都是选择公路运输。老挝雨季时间偏长,导致道路泥泞颠簸,物流速度变慢,货物损失率成倍提高。具体来说,中老铁路开通前,通过公路运输,从老挝万象的啤酒厂装车开始算起,大约需要10天左右才能运到国内;中老铁路开通后,这个时间缩短到3至4天,且铁路运输的货物损失率几乎为零。繁忙的野象谷货场,运输集装箱的汽车排成长队。“我们的货物通过磨憨铁路口岸到达野象谷站后,大部分无需再进行装卸,可以继续发往全国各地,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腾海琳说,今年以来,公司已将所有啤酒运输转到了铁路,现在位于万象的老挝啤酒厂正准备增加一条啤酒生产线,来满足旺盛的发货需求。中老铁路开通后,野象谷站货运量呈井喷式上涨,货场内的龙门吊24小时不停运转,每天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据野象谷站站长何春荣介绍,原本设计吞吐量每年75万吨的野象谷货场,仅2022年一年就完成了161万吨。截至目前,货物发送量仍在持续增长,发送货物的种类也由铁矿石、橡胶扩展到农产品、糖类、啤酒等6大类26个小类。“在加强货运装卸、优化作业流程的同时,我们还要兼顾绿色环保。野象谷货场业务繁忙,但基本上是以整洁、无污染的集装箱运输为主,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何春荣说,下一步,他们将着力把野象谷站打造成为绿色、高效、便捷的现代化货运标杆车站。干净、整洁的野象谷货场。随着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野象谷站也迎来了新机遇“人象共生”、货畅其流这座令人“象”往的车站必将散发出更动人的光彩
查看详情 >
-
行业资讯
2023-12-27
跨越山海,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铁道 ,作者人民铁道春潮澎湃,激荡万千新气象。2023年新春伊始,中欧班列动力十足,西部陆海新通道生机勃勃,中老铁路客货两旺……铁路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带一路”建设和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铁路智慧和铁路力量。中欧班列钢铁驼队架起互利金桥风笛声声,响彻亚欧大陆。1月12日,郑州圃田站迎来装载着法国红酒、德国巧克力、意大利面等货物的中欧班列,这些“洋年货”陆续销往江苏、山东、陕西、湖北等地;1月13日,满载1300吨哈萨克斯坦面粉的中欧班列抵达西安,经由西安供应全国节日粮油市场……春节前夕,年货市场红红火火,中欧班列车轮滚滚,让中国百姓品尝到更多世界美味。数据映照满满活力——2022年全年,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发送货物160万标准箱。2023年开年首月,中欧班列实现“开门红”。今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第一个春运,中欧班列交出喜人成绩单。行动彰显使命担当——2022年,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中欧班列逆势增长,保持常态化安全稳定开行。国铁集团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着力构建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国际物流通道。从加强国际铁路合作到探索运输新通道新径路,从拓展国际全程物流业务到推进双向货源均衡运输,从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口岸扩能改造……强有力的举措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了坚强保障。 互利共赢,惠及世界人民。一列列装载景德镇陶瓷、茶叶等产品的集装箱货物列车从江西景德镇东站驶出、前往俄罗斯莫斯科,一趟趟玩具专列从义乌启程前往捷克布拉格……在国铁集团的强力推动下,“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境外通道网络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越来越多“中国制造”搭乘中欧班列走向世界。中欧班列发运的货物品类越来越丰富,涉及衣服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木材等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类。目前,中欧班列已铺画了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8个城市,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欧洲全境。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扩大中欧各国经贸往来、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速要素资源跨国流动,中欧班列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西部陆海新通道向海图强焕发勃勃生机陆路口岸,一派繁忙;海港码头,车船如织。1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一,兔年新春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发车。2月12日,广西北部湾港万吨巨轮往来穿梭,进港铁路专用线火车隆隆。2023开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首月运输货物近6万标箱,春运期间发送货物7.41万标箱、同比增长3.7%。“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国铁集团不断优化完善区域路网布局,统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项目实施,创新国际联运模式,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了积极力量。物流线路持续拓展。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基本形成东、中、西三条主干道,物流网络已覆盖至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货物种类拓展至940余种,并实现与中欧班列“两翼齐飞”,形成“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海铁联运加快发展。铁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升集装箱办理站装卸效率,不断升级完善港口及物流设施,加快推进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努力打造集交通、物流、商贸深度融合等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形成现代化铁路物流港集群。运输保障不断强化。铁路加强各方合作,统筹各方资源,开展协同服务,“一企一策”为客户量身定制物流方案,加密开行海铁联运班列,持续扩大班列辐射范围,提升班列运营品质。如今,新疆哈密瓜、宁夏枸杞原浆、广西螺蛳粉……通道沿线省区市合作打造的“陆海优品”,正源源不断走向国际市场。泰国榴梿、越南巴沙鱼、巴基斯坦优质碎白米……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丰饶物产,正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从西部边陲到开放前沿,海铁联运班列一路疾驰,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全力释放“向海”活力,激发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能。中老铁路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2022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交出一份成色十足的答卷: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货物1120万吨。这条黄金线路,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示范。这条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上,承载的是中国铁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与老方密切协作,切实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的光荣使命。量质齐升客货两旺——复兴号、“澜沧号”动车组运行安全、绿色、快捷、舒适,受到两国民众青睐。看国内段,实行多语种服务和计次票、定期票新型票制,在11个车站推出空铁联运产品,不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看老挝段,陆续开通嘎西、孟阿、纳磨等客运站,实现动车组与普速列车共线运行,在老挝主要城市开设售票点,延长预售票时间。 开通运营以来,中老铁路单月货运量、跨境货运量屡创新高。国铁集团创新“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国际运输模式,开行定点、定时、定线、定车次的中老“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积极推行快速通关和转关模式,跨境货物通关时间大幅压缩。运输管理安全稳定——中老两国携手合作,强化基础设施巡查、检修和维护,确保了设备设施质量状态持续良好,保障了国际运输通道安全畅通。针对线路穿越10多个亚洲象家族群活动区域的实际,铁路部门采取设置巡防岗亭、栅栏以及防范预警系统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野象活动的干扰,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铁路力量。大通道带来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激活大产业。如今,从老挝万象到北部重要旅游城市琅勃拉邦,85%的游客选择乘坐火车出行,沿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各类产业扩能升级。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覆盖老挝、泰国、缅甸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1200多种,经贸往来不断深化。2022年,万象南站换装场建成投产,中老泰铁路实现互联互通,中老铁路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钢铁巨龙任驰骋,穿山越海筑坦途。放眼万里之外,一大批铁路建设项目在海外落地结果。去年11月,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铁路项目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圆满成功,“千岛之国”开跑中国动车。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顺利开通运营,实现中国铁路技术和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首次对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越发铿锵。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中国铁路必将奏响更加雄浑的时代交响。
查看详情 >
-
行业资讯
2023-12-27
中欧班列“跑”出新纪录古有丝绸之路驼铃阵阵,今有中欧班列引擎不息。应中欧投资贸易的不断扩大而产生,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而壮大,疫情之下,中欧班列再次“跑”出新纪录:7月开行量首次突破1500列大关,连续27个月“月行千列”。在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18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开放司司长徐建平说,中欧班列已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随着开行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TCL、戴尔、联想、吉利、沃尔沃……在海运空运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和一大批企业合作开行“定制班列”,提供全程物流运输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定制班列”已累计开行1150列,有效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欧班列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路运输新通道,是国际运输服务体系的重大创新。”徐建平介绍,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5,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4,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对具有一定运量规模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多重挑战之下,中欧班列“跑”出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2020年开行突破万列,达12406列;2021年开行15183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欧班列充分发挥国际铁路联运“分段运输”、人员接触少的优势,全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源。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向欧洲发运防疫物资1420万件、10.9万吨,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欧班列沿线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抵御风险,实现了中欧班列“不停摆”“强时效”“稳增长”。今年1—7月,中欧班列开行8990列,运送货物86.9万标箱,连续27个月保持“月行千列”水平。“正是由于中欧班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共产品,才不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徐建平说。有力促进沿线经贸合作开行初期,中欧班列主要运输手机、电脑等IT产品,如今货物品类已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涵盖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欧班列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载体。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了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了欧洲全境,形成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夏俊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中欧班列通达的24个国家进出口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3%;进出口值占中国同期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达17.4%左右。“中欧班列的开行对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特别是中欧班列通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夏俊说。中欧班列还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开行后,河南郑州、重庆等城市的外向型产业实现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波兰罗兹、德国杜伊斯堡等城市国际物流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当地生产的特色产品搭乘中欧班列大量销往中国。“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带动了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促进了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徐建平说。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2016年6月8日,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带有统一品牌和标识的中欧班列从全国多地同时发出,中欧班列驶入了统一规范、合作共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国铁集团货运部主任庄河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欧班列进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开行质量不断提升,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效果日益凸显。2016年至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从1702列增长到8225列,3年增长了近5倍。此外,顺应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国际邮件”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既助力货畅其流,也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中欧班列还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突破?徐建平介绍,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巩固稳定提升”工作主线,统筹做好相关工作:着力强化中欧班列设施保障能力。将以瓶颈路段和拥堵口岸为重点,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国内“卡脖子”路段升级改造和重点口岸站扩能改造,积极拓展与中东欧、中亚、西亚等国家之间的运行新通道;着力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将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大力拓展回程货源,促进运输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从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品牌文化等多方面丰富品牌内涵,进一步做大做强中欧班列,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查看详情 >